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何以报国?这是北工大90后教授胡宇翔的答案

工小V 北京工业大学 2023-12-27


第五届全球重大挑战论坛闭幕式上

有这样一位90后

以磅礴的气势明志

以昂扬的态度致远

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为工程科技创新

汇聚青年力量

他就是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

博士生导师胡宇翔


今天,让我们跟随工小V

一起走进这位90后教授的世界


树高千尺,根深沃土。2021年,心怀报国之志的胡宇翔回国后加入北京工业大学,入选北京工业大学卓越人才计划,担任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安全存储电池、光/电催化制氢和太阳能存储与转化等方面的研究。他同时担任碳基纳米材料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高安全性金属电池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负责人。迄今为止,胡宇翔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50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Nano等领域顶级期刊,总引用量5000余次;申请授权国际国内专利10余项。

学以报国,绽放青春。这位90后的青年学者,以实际行动,在自己的人生坐标系中标注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印记。




潜心向学

他说在崇高的科研世界“开疆拓土”

是一种享受






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胡宇翔在学校和学部的支持下,搭建了初具规模的高安全能源存储研究团队。近些年开发出多种新型高性能高安全电池材料,例如高比容、长循环稳定的铝/锌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并成功应用于高性能高安全离子液体和水系铝/锌离子电池中;提出了金属资源在电池中原位梯级利用的新思路,并首次开发出环境友好型再生锂锰电池……这些成果对解决锂资源短缺、储能电池安全隐患以及废弃电池资源再利用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是从大二开始接触电池材料相关研究的,那时觉得储能这个领域很有意思,它跟化学关联性很大,不仅能解决手机电池电量不足这样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对人类未来能源结构更新有益。”回顾与自己研究方向的初次相遇,胡宇翔说道。始于兴趣、源于热爱、成于投入,年仅19岁的胡宇翔对储能充满了热爱和专注。“那时没有地铁,我们每周末都需要坐单程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去做实验。那时候真的不惧风雨,每周六日都坚持两头跑。”胡宇翔讲道。大三暑假,他主动联系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利用假期时间在深圳补充学习储能电池领域知识。“回到学校后,我就利用学到的技术和博士师兄师姐们一起做实验。那个时候感觉特别自豪,收获了许多肯定,也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俨然成为了这个方向的‘小专家’。”胡宇翔笑言。就这样,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被点燃,胡宇翔一步一个脚印,诠释了逐梦科学的真谛。

“我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十分享受这种开疆拓土的感觉。”对待学术和科研,胡宇翔始终拥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自我定位,善于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锚定前进方向,打破舒适圈,以坚韧不拔之志、自信自强之姿,勇闯科研“无人区”。







踏海而归

他说留学的目的就是用所学报效祖国






“从我出国的那天起,我就准备学成后回国报效祖国。”谈及在国外求学工作的多年经历,胡宇翔语气坚定。在为祖国学本领、学技术、学科学的过程中,除了留学报国的信心与决心更加坚定,他也对科研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初到国外,除了语言、文化的隔膜亟待化解,胡宇翔也面临科研瓶颈:“我的导师很注重因材施教,他不限制我们具体的研究方向,允许自主大胆地探索。我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很难的课题方向,是做多价离子体系的,当时世界上也没有几个课题组在研究这个方向。那个时候真的是咬着牙在坚持,整整8个月,连条正常的实验曲线都没有。”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胡宇翔认为,正确看待创新研究的失败也是一种科学态度。面对挫折,他在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相处之道”:“一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方向,坚信项目和实验总是会做出来的,这是我们心里的底气。二是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学会宽慰自己,不要心急,因为科研就是在每日的挫折和失败中前进。三是要多与他人沟通,一个人总是孤独的,多交流、多沟通、多请教,然后多总结、多反思就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在胡宇翔看来,国外高校强调成果转化的科研模式、弹性灵活的教学模式和严谨精细的管理模式都是值得借鉴的地方。作为一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胡宇翔用实际行动让青春之光闪耀在逐梦报国的道路上,朝着成为时代新人的培育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资政育人的贡献者的目标全力以赴。







因材施教

他说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是一件兼具使命感和成就感的事






“好科研既能‘上书架’,也能‘上货架’”,这是胡宇翔很喜欢的一句话。他从科研和教学两个层面分享了自己的理解:科研层面来讲,一方面要静心坐热‘冷板凳’,做一些对学科领域有意义的科研,为未来20年乃至50年后的发展做准备;另一方面,要顺应产业发展和实际需求开展研究工作,努力解决当前领域内一些“卡脖子”的难点问题。学生培养层面来讲,胡宇翔会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根据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因材施教”。“如果想继续深造,我会给他们更具有前沿研究意义的课题,这是‘上书架’;如果想去企业工作,我会给他们更具工程技术意义的课题,让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上货架’;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未来的规划还没有明确,我也会给他们留出思考时间,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不过,无论选择哪条路,我都会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争取未来的发展机会。” 胡宇翔说道。在他看来,将学生的人生目标前置,再有效结合课题组的发展目标,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激发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我是一个特别‘open’的老师。”胡宇翔爽朗地说道。平日里,胡宇翔会在课堂、组会等场合观察学生的情绪和状态,通过适时地沟通、谈心、组织团建等方式帮助他们化解忧虑和烦恼。每周二晚间,胡宇翔办公室的那盏灯更是会为学生们点亮至深夜:“我会特意留出周二整晚的时间,学生们最近有哪些问题都可以随时来找,不管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的事情,都可以跟我说。”攀登科学高峰之路荆棘遍布,克服困难需要有悟性、勇气和韧性,对学生品质的培养也是胡宇翔十分看重的事。“‘韧性’是我在培养学生时最看重的关键词。踏实做人、潜心干事,肯吃苦、肯钻研,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持之以恒地去实践,是我认为学生最需要拥有的品质。”胡宇翔讲道。

不因力微而不举,不因事小而不为。在胡宇翔看来,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作为教师,能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引导一批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自己的力量带动他们服务社会,为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是一件兼具使命感和成就感的事。




矢志不渝、笃行不怠

在北工大

还有许多像胡宇翔一样的青年教师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工小V推荐

《经济半小时》深度报道北工大改革激活科转“原动力”

生日快乐!这是来自北工大人的深情告白!

今天,以国之名,向烈士致敬!

文字:韦肖葳

排版:刘杉、王芙蓉

编辑:吕洋、韦肖葳

审核:余乙兵、张海涛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也是工小V

为胡宇翔教授点赞的一天

你还认识哪些优秀的北工大教师呢?

咱们评论区见!



一起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北工大人
分享 + 点赞 + 点亮“在看”吧~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